雨水偏多背景下小麦播种关键技术要点
近期多地降雨较常年同期偏多,导致部分农田土壤水分饱和、局地出现积水,给小麦适期适墒播种带来不利影响,如前茬作物收获推迟、机械难以下田、土壤结构易遭破坏等。但充足的底墒也为小麦后续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,只要科学应对,可有效夯实丰收基础。结合当前生产形势,雨水偏多情
近期多地降雨较常年同期偏多,导致部分农田土壤水分饱和、局地出现积水,给小麦适期适墒播种带来不利影响,如前茬作物收获推迟、机械难以下田、土壤结构易遭破坏等。但充足的底墒也为小麦后续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,只要科学应对,可有效夯实丰收基础。结合当前生产形势,雨水偏多情
国庆遇中秋,双节同庆,此时家国同辉,月满人间,到处都是盛景,共赴家国与团圆,不知道小伙伴们都怎么安排的呢?
玉米秸秆还田作为一项兼具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农业技术,能够有效改良土壤结构、提升土壤肥力并减少环境污染。然而,若操作不当,易引发小麦出苗率低、病虫害加重、养分供应失衡等问题,直接影响小麦产量与品质。因此,在玉米秸秆还田种植小麦过程中,需重点关注以下关键问题。
科学施用磷肥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环节。在农业生产实践中,我们通常采用以下两种专业化的施用方式:其一,作为基肥施用。在播种或移栽前的7-10天,犹如为作物准备营养丰富的"温床",将颗粒状或粉状磷肥(如过磷酸钙或磷酸二铵)与耕作层土壤进行充分混合。这个过程就
选种子可不是随便挑个品种就行,得跟着当地生态条件走。河南农科院的专家说得好,不同麦区得选 “定制款” 品种:北部冬麦区要扛冻抗倒春寒,中南部麦区得耐后期高温逼熟,长江中下游麦区还得抗湿防赤霉病。
秋分已过,早晚凉意渐浓,楼下阿姨却在菜地里忙得不亦乐乎。我好奇问:“这时候种菜还能长吗?”她笑着回答:“选对品种,管对方法,天冷前肯定能收一茬!”
播期直接决定苗情。播种早,冬前易旺长,冬季冻害重,易形成春季弱苗而减产;播种过晚,易导致冬前分蘖少、或出现“一根针”“土里捂”的弱苗田。因旱地小麦田间管理措施少,若遇春旱则无法有效培育壮苗而减产。因此,应根据当地气温适期播种,谨防抢墒早播。旱地小麦适播期为日均
近年来,随着全球气候变暖,黄淮海地区气温上升、降雨增加,全年光温水资源更加丰富。农业专家们发现,适应这种变化,适当推迟小麦播种时间,反而有利于培育壮苗,避免冬前旺长,减少水分消耗,实现安全越冬。
金秋九月,正是粮食归仓的好时节。在镇金镇小湾村的田野上,农机穿梭于田地间忙个不停,一边收割千亩玉米,一边旋耕土地,为接下来的油菜、小麦种植做准备。全程机械化作业让田野奏响了“丰收+耕播”的双重乐章。
八九月连续的下雨,没有办法到自己的菜园,也没有办法进行耕种,只能看着时间一天天的流失,没有作为。种子只有种到了田地里才能发芽成长,最后结果实。农业是靠天吃饭的,需要准确的把握天气变化,及时进行农业种植。
清晨的青岛市内,薄雾还没散尽,李德鑫师傅早已拉开维修店的卷帘门,小心地擦拭着致富新伙伴——五征NA704小金刚。28 岁的他,一边打理着自家的农机维修店,一边凭着这台 “小金刚”,靠着一股勤快劲,把日子过得比棚里的果蔬还红火。
新一周刚开场,太阳仿佛没睡醒一般,微风轻轻拂过脸庞,带着丝丝凉意,今天白天我市阴天转多云,午后保康出现分散性阵雨,大部地区日最高气温在30~32℃,体感比较舒适。
方山县位于山西省西部,吕梁山西麓腹地,全县国土面积1434.1平方公里,辖6镇90个行政村,总人口14.7万,其中农村人口11.7万。目前,全县确权耕地面积36.49万亩,其中家庭承包面积23.56万亩(承包农户数2.065万户),宜林宜牧面积130万亩。
近日,吉林禾光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推出的专利产品——“炭化秸秆除草旋耕一体机”正逐渐改变传统农业作业方式,为秸秆处理与土壤保护提供全新解决方案。该设备通过高温炭化技术,将秸秆茬瞬间转化为草木灰,实现少烟无污染作业,既还田肥土,又便于耕种,有效替代传统焚烧方式,彰显
小麦播前整地是构建合理土壤耕层结构、保障播种质量与培育壮苗的关键环节,直接影响小麦整个生育期的生长发育及最终产量。在实际生产中,深耕与旋耕是应用最广泛的两种整地方式,二者在作业原理、土壤改良效果、适用场景及对小麦生长的影响上存在显著差异。科学辨析两种整地方式的
我刚开始种油菜时,以为播种很简单:翻好地、撒种子、等出苗。但连续两年,我的产量都不如别人。去年播种前,一位老技术员告诉我:“你差的就是播种前多做一件事!”